咸阳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咸阳大学

[切换城市]
咸阳站> 咸阳教育> 咸阳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英文名: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简称:“西农 西北农大 NWAFU” 所在地:咸阳 院校代码:10712 类型:综合类

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副部级高校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有教职工446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6人。师资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5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入选者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5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4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835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

  • 赵宝玉
  • 姓名: 赵宝玉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临床兽医系  联系信箱: Zhaobaoyu12005@163.com  出生日期: 1964年11月  籍贯: 陕西宝鸡  教授级别: 四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  1987年7月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兽医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专业家畜中毒性疾病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主要从事动物临床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兽医内科学》、《兽医学概论》、《畜禽营养代谢病学》、《饲料毒物学》、《动物中毒病》、《小动物疾病学》、《基础毒理学与动物中毒病专题》、《畜禽营养代谢病学专题》、《临床兽医学进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重点研究方向是动物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及其控制和有毒植物成分化学及其毒素利用,内容涉及有毒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调查;有毒植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毒植物中毒病模型复制;有毒植物化学成分及有毒成分研究;植物毒素化学与毒素毒理机制研究;植物毒素开发利用研究及有毒植物中毒控制研究等领域。特别在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90年起至今,一直致力于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中毒病的研究工作,先后对疯草中毒、醉马草中毒、狼毒中毒、牛心朴子中毒、牧马豆中毒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学术论文86篇,其中核心期刊46篇,学报论文22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专利7项,参编著作7部。  代表性论著:  1 Isolation and NMR Study on Swainsonine from Locoweed, Astragalus strictus,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 8(1):  2 The Extraction of Swainsonine and Its Antitumor Activity,Animal Biotechnolog Bulletin,2004,9(1):  3 中国西部草地毒草危害及治理对策,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  4 苦马豆素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中国兽医杂志,2008,(2):  5 苦马豆素来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国兽医科学,2008,(2):  6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008,(2):  7 镰形棘豆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致突变试验,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7):  8 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  9 疯草灵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效果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  10 变异黄芪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中国草地学报,2006,28(5):  11变异黄芪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  科研项目:  1 西藏醉马草综合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农业部援藏项目)  2 西藏醉马草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西藏自治区重大项目)  3 苦马豆素抗肿瘤活性研究(西藏军区总医院合作项目)  4 一种抗肿瘤活性单体-苦马豆素的制备(企业合作项目)  5 苦马豆素目标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肿瘤药物研发(企业合作项目)  荣誉及奖项:  1 家畜棘豆中毒预防方法及棘豆抗肿瘤活性研究(2004年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一种高效抗肿瘤活性单体-苦马豆素制备(2008年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和疯草毒素疫苗对绵(山)羊疯草中毒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2008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提名奖)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分会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草学会草地植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毒理学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客座教授;《动物医学进展》杂志编委。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987092429  电子信箱:Zhaobaoyu12005@163.com
  • 赵慧英
  • 姓名: 赵慧英  性别: 女  学科专业: 基础兽医系  联系信箱: ylzhaohy@yahoo.com.cn  出生日期: 1966.02  籍贯: 陕西韩城  教授级别: 四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动物神经免疫内分泌调控  1989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学(5年制)学士学位,1998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医学博士学位,1999和2006年分别到西安外国语大学进修英语半年,2007年~2008年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动物医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历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教授。  主讲《家畜解剖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学》《高级动物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科学进展》、《神经解剖学技术》、《兽医学实验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等方向的研究。近年,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其它5项,教改项目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核心期刊以上研究论文1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他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各类先进个人荣誉3项。  曾兼任基础兽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动物科技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动物医学系副主任、动物医学实验室主任、动物解剖学课程组负责人、基础兽医学学科点秘书及神经生物学学科点秘书。现兼动物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学科点副组长。  代表性论著:  01.ERα免疫反应产物在山羊卵巢中的分布。畜牧兽医学报,2006,37(9):920-923  02.IFN-γR和ER在大鼠下丘脑中的共存。畜牧兽医学报,2008,39(2):218-222  03.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垂体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08,39(9):1262-1266  科研项目:  科研课题:  01.鸵鸟胃肠肽与胃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理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10~2010.10主持。  02.细胞因子与神经免疫调节机理关系研究。校科研启动基金,2005.03-2007.04,主持。  03.家畜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国家“863”项目,2002.1~2004.12,主要参加者。  04.抗乳房炎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国务院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8.10~2011.10。主要参加者。  05.抗乳房炎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教育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8.10~2011.10。子项目主持人。  06. 不同生理时期山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活性物质的表达特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主要参加者。  07.神经活性物质对奶牛的神经免疫作用研究.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基金,2006.03-2008.12,主要参加者。  08.IFN-γ和ADOIL对妊娠大鼠的神经免疫影响。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9-2007.12,主要参加者。  09.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与山羊黄体细胞凋亡的关系。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07-2008.12,主要参加者。  10.鸡肠相关淋巴组织发育及其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关系。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07-2006.12,主要参加者。  11.性腺激素对大鼠丘脑下部神经元活动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金,2005.07-2007.07,主要参加者。  12.抗体应答期间鸡脑和免疫器官中神经肽的分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金,2002.08-2004.08,主要参加者。  13. IFN-γ在青年奶山羊HPG轴的表达.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05,指导教师。  教学改革项目:  01.创建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校教改项目,2005.07-2007.07,主持人。  02. 家畜解剖学精品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01~2006.05,第1参加人。  03.家畜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研究.动物科技学院教学改革专项基金,2003.1-2005.12,主要参加者。  荣誉及奖项:  01. 2003年3月“笼养鸡的发育与GAP-43在脑中的表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02. 2005年1月“创建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03. 2003年7月所主讲的“家畜解剖学”获批校级精品课程,第2完成人。  04. 2004年“神经内分泌系统内γ-干扰素表达研究”获延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6完成人。  05. 2004年“大鼠γ-干扰素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第6完成人。  06.2006年3月“非洲鸵鸟引进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证明,参加人。  07.2001年9月“笼养鸡的发育与AchE、GAP-43在脑中的表达及猪羊自主神经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及杨凌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完成人。  08. 2006年8月“ERα免疫反应产物在山羊卵巢中的分布”为第14届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会优秀论文,通讯作者。  09.2005年3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会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0. 2005年3月所在的动物解剖及组胚课程组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会授予“巾帼建功示范岗”。  11. 2005年1月获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动物科技学院“溢多利育人奖”。  12. 2005年12月获动物科技学院“2005年度优秀教师”。  社会兼职:  1.陕西省解剖学会理事  2.动物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学科点副组长。  联系方式:  实验室电话:029-87092438  邮箱:ylzhaohy@yahoo.com.cn
  • 赵献军
  • 姓名: 赵献军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临床兽医系  联系信箱: xjzhao@nwsuaf.edu.cn  出生日期: 1961  籍贯: 河南偃师  教授级别: 四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动物微生态学  动物中毒病与毒理学  1980-1985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上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兽医内科学硕士学位。教授,临床兽医学硕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曾任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陕西省农经信息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承担《饲料卫生学》、《兽医临床病理学》和《动物微生态学》等课程。  代表性论著: S. P. Li, X. J. Zhao, and J. Y. Wang. Synergy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nd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cereus) on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hicks. Poultry Sci. 2009, 88(3):519-525  刘洪明,周灵芝,姜晓明,黄介鑫,齐雪峰,赵献军.短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23-27  李炳志,赵献军,马治宇,邹克庆.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生殖道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57-60  马治宇,赵献军,张晓庆,李炳志,. 乳酸菌及其培养液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33-36  李树鹏,陈福星,赵献军. 合生元对雏鸡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中国兽医杂志,2008,(1). 35-36  汪招贤,谢毓芬,赵献军.兽医真菌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课题8项(国家级1项、省级4项、地市级3项)。参加专业课题8项(国际基金1项、国家基金1项、国家攻关1项、省级5项)。  荣誉及奖项:  1、“泡桐叶作畜禽饲料添加剂研究” 1994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畜禽天然富硒饲料中毒研究”1994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牛隐孢子虫病研究”199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动物毛霉菌病及其毒素中毒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整合文献资源,服务科研教学工作”200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兼职:  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副理事长  2、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常务理事  3、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学学分会常务理事  4、《动物医学进展》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  5、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专家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9-87092271  E-mail:xjzhao@nwsuaf.edu.cn  Zhaoxianjun458@sina.com
  • 陈树林
  • 姓名: 陈树林  性别:男  学科专业: 基础兽医系  联系信箱: csl_1359@163.com  出生日期: 1965.02  籍贯: 陕西省城固县  教授级别: 五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控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系主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兽医学和神经生物学。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研究生学历,1995年聘为讲师。1996~1998年,兼任动物医学系成人教育部主任。2000年任副教授,2002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在西安外院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培训英语;2003年在北京大学进修;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在职读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4部,其中主编7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地科研项目5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市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际、国内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及优秀论文奖10多项,获全国性学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兼任中国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杨凌示范区科技培训与咨询专家、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专家服务团副团长、中央电大特聘教师等。  代表性论著:  1. 陈树林,林磊,蒋田园,等.妊娠期奶山羊下丘脑GnRH和OT免疫反应双标记细胞的分布[J].畜牧兽医学报, 2007,38(9):966-971  2 陈树林,毛海鹏,赵慧英,等.青年奶山羊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分布特点[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45-48, 53  3. 陈树林,周建平,李文献,等. 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催产素及其mRNA 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2007,37(05):435-439  4. 曾明华,陈树林*,蒋田园,等.大鼠胰岛的分离、纯化与评价方法改良[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6(2): 50-54, 60  5. Wenlong Zhang, Zhihai Lei, Juan Sua, Shulin Chen. Expression of ghrelin in the porcine hypothalamo–pituitary– ovary axis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008,109:356–367  6. 陈树林 段会娟 张 宝,等.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在妊娠期山羊黄体细胞中的共存[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7(1):  7. 陈树林,马永生,王桂花,等. 5-HT与NSE和SYN在牛周期黄体细胞中的共存[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37(4):37-41  8. 李 伟,唐骏启,陈树林*,等.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在不同生殖周期小鼠卵巢中的表达[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37(6):14-18  9. 陈树林 主编. 宠物饲养学(教育部计划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1  10. 陈树林 主编.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教育部计划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2  11. 陈树林主编. 特种动物养殖(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音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9  12. 陈树林 副主译.Veterinary Anatomy of Domestic Mammals.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13. 陈树林 主编.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9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副主持横向联合项目1项, 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负责人1项。  1.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与山羊黄体细胞凋亡的关系(批号:309721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1~2012.12,30.00万元,主持人  2.不同生理期山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催产素表达特点(批号:301706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1~2004.12, 16.00万元,主持人  3.穴位—内脏相关的外周神经联系途径的研究 (批号:39700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8.1~2000.12,10.00万元,主持人  4.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与山羊黄体细胞凋亡关系.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7~2008.12,3.00万元,主持人  5.肉兔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陕西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 2002.1~2003.12, 2.00万元, 主持人  6.神经活性物质对奶牛的神经免疫作用研究,河南省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金,2006.3~2008.12, 10.0万元,副主持人  7. 奶牛常见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 2008.9~2010.7, 30.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荣誉及奖项:  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市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际、国内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及优秀论文奖10多项;获全国性学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1. “笼养鸡的发育与生长相关蛋白(GAP-43)、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脑中表达研究”,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持人之一,第2完成人)。  2. “笼养鸡的发育与生长相关蛋白(GAP-43)、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脑中表达及猪羊自主神经的研究”, 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  3. “大鼠γ-干扰素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第2完成人)。  4. “神经内分泌系统内γ-干扰素表达研究”获延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 完成人)。  5. 特种动物养殖,获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第1名)  6. 2007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优秀教师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杨凌示范区科技培训与咨询专家、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专家服务团副团长、中央电大特聘教师等。  联系方式: csl_1359@163.com
  • 华进联
  • 姓名: 华进联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动物生物技术系  联系信箱: jlhua2003@126.com,jinlianhua@nwsuaf.edu.cn  出生日期: 1971.07  籍贯: 陕西商州  教授级别: 五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哺乳动物胚胎和细胞工程  华进联,博士,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技术/临床兽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点副点长。 2005年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首期人选。2006年8月-2007年8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12月,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奶山羊生殖干细胞的研究。  代表性论著:  1. Hua J and Sidhu K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rivation of germ cells from the embryonic stem cells.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2008,17:399-411.  2. Hua J*, Pan S, Yang C, Dong W, Dou Z, Sidhu KS.Derivation of male germ cell-like lineage from human bone marrow stem cells. Biomed Reprod Online,In Press.  3. Hua J*, Yu H, Liu S, Dou,Z, Sun Y, Jing X, Yang C, Lei A, Wang H, Gao Z. Deriv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germ cells: serum-free culture and  potentiality of germ cell differentiation. Biomed Reprod Online,In Press.  4. Jia W, Yang W, Lei A, Gao Z, Yang C, Hua J, Huang W, Ma X, Dou Z, Wang H. A caprine chimera produced by injection of embryonic germ cells into a blastocyst. Theriogenology, 2008,69:340–348.  5. Xu XM, Hua JL,Jia W W,Huang W W, Yang C R and Dou Z Y*.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 of porcine oocytes and isol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like derived from parthenogenetic blastocysts. Asian-Aust J Anim Sci, 2007, 20 :1510—1516.  6. Yang X, Qu L, Wang X, Zhao M, Li W, Hua J, Shi M, Moldovan N, Wang H, Dou Z. Plasticity of epidermal adul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ult goat ear skin. Mol Reprod Dev,2007, 74(3):386-396.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有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费、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陕西省攻关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承担者先后参加国家“973”、国家“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  荣誉及奖项: 获陕西省科技一等奖2项(分别为第二名和第五名),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一等奖2项,获优秀论文奖4次,地区级先进科技工作者1次。  社会兼职: 国际干细胞协会会员,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会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和《农业生物技术学报》评审专家。  联系方式:  E-mail:jlhua2003@126.com,jinlianhua@nwsuaf.edu.cn  电话:029-87080068
  • 李勤凡
  • 姓名 : 李勤凡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临床兽医系  联系信箱: liqinfan@yahoo.com.cn  出生日期: 1968年4月  籍:贯 甘肃省张家川县  教授级别: 六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动物中毒性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动物临床疾病  李勤凡,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留校任教, 1999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维也纳兽医大学研修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2项,近年5年主持和参加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疯草内生菌的鉴定及合成SW的研究,(2009-2011),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  细菌对冰川棘豆毒性生物碱TMPD的降解研究(2005-2007), 西北农林科大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主持人  疯草毒素-SW生物降解与机理研究(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申请人  合成SW疯草内生真菌的鉴定及机理研究(2008.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申请人  苦马豆素免疫测定方法的研究(2004—20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第二申请人  荣誉及奖项:  2003年,主讲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2003年,获 “溢多利”育人奖  2004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名)  2007年,“中国疯草--冰川棘豆生态毒理及毒物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社会兼职: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会员,《动物医学进展》编委。  联系方式: liqinfan@yahoo.com.cn
  • 许信刚
  • 姓名: 许信刚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预防兽医系  联系信箱: Xuxingangzhangqi@yahoo.com.cn  出生日期: 1974.05  籍贯: 陕西咸阳  教授级别: 七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  许信刚,男,1974年5月出生,陕西武功人。1997年7月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兽医专业(五年制),获学士学位,1997年考取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副教授至今。2006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7年-2008年在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现为预防兽医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先后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配套)经费1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经费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3篇。主编教材6部。  代表性论著:  1. Yang ZJ, Wang CY, Lee LH, Chuang KP, Lien YY, Yin HS, Tong DW, Xu XG, Liu HJ.Development of ELISA kits for antibodies against avian reovirus using the sigmaC and sigmaB proteins expressed in the methyltropic yeast Pichia pastoris. J Virol Methods(影响因子2.077),. 2010 ,163(2):169-174  2.许信刚,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8):36-42  3.许信刚,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菌学检测及分离菌的药敏试验,西北农业学报,2009,18 (3): 11-13  4.许信刚,猪瘟病毒囊膜蛋白在杆状病毒表面的展示及展示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12):73-79  5. Xin-Gang Xu ,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 of Erns envelope glyco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影响因子2.077), 2008,153(2): 149-155.  6. Xin-Gang Xu ,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 of E2 envelope glyco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displayed proteins in a mouse model.Vaccine(影响因子3.334), 2008,26(43): 5455-5460.  7. Xin-Gang Xu,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 of NS3 nonstructural 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影响因子2.077), 2009,159(2) 259-264  8.许信刚. 猪瘟病毒E2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及抗E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2) :1318-1322.  9. 许信刚. 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动物免疫试验. 中国病毒学,2005,20(5) :549-511.  10. 许信刚.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CV囊膜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动物免疫试验. 中国病毒学,2004,19(6) :563-567.  主要著作:  1.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试用教材),校内教材2005.1,主编。  2.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编者。  3.陕西省兽医化验员培训教材陕西省兽医化验员培训教材,2005.7 编者。  4.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陕西省兽医化验员培训教材,2005.8,副主编。  5.水产动物微生物学,西北农业大学(内部教材),2001.11, 主编  6.《常见羊病防治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1,副主编  科研项目:  1.畜禽重大疫病口服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2006C111. 2006-2008,2.0万元,主持。  2. 猪瘟病毒p80蛋白致猪源细胞系病变机制的研究. 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课题. 2005-2006,2.0万元,主持。  3. 猪瘟基因工程细胞苗的研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经费, 2005-2007,1.0万元,主持。  4. 猪瘟病毒p80蛋白致猪源细胞系病变机制的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配套)经费,2005 -2007,3.0万元,主持。  5. 畜禽疫病检测诊断技术与疫苗研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1-201010.12,课题编号:2009K02-01 ,3.0万,主持。  6.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PCV-2新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究,农业部兰州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课题,2010.1-2011.12,5万,主持。  7 .畜禽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2010-2012, 20万,主持,  8.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2009.9-2011.9,0.7万,主持人。  9. 畜禽亚单位疫苗新型展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08.10-2010.10,2万,指导教师。  荣誉及奖项: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2000年度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7.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2001年度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7.  3.2006.11,动物科技学院2006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4.2009.1,动物医学院2008年学术报告优秀论文二等奖;  5..2010.1,动物医学院2009年度优秀教师  6.2010.1,2009年动物医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7.2010.1,动物医学院2009年学术报告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  社会兼职: 《动物医学进展》杂志编委,中国免疫学会会员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Xuxingangzhangqi@yahoo.com.cn,  QQ:286567031
  • 张淑霞
  • 姓名: 张淑霞  性别: 女  学科专业: 预防兽医系  联系信箱: Zhangshuxia316@163.com  出生日期: 1967.03  教授级别: 七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  张淑霞,女,宁夏中宁人,生于1967年3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临床兽医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与防制方面的研究,1995~2007年主持并参与了10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其中科研项目“鸡减蛋综合征地方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开发应用”1997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分别在《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篇。副主编专著2部。在教学方面,承担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的讲授以及实验、实习任务,2001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代表性论著: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99株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2006.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99株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产物免疫活性检测,2007.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 猪瘟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自然感染病例中的应用, 2006.5, 中国兽医学报  科研项目:  1.省自然基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工程抗原的研究,主持人,2009~2010年,2.0万元。  2. 校博士启动基金:禽脑脊髓炎病毒陕西分离株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主持人,2008~2010年,3.0万元。  3.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西北地区鸡新城疫疫苗等禽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新型疫苗免疫效果评价,2006~2010,为第一参加人。  4.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2007~2008,为第一参加人。  荣誉及奖项:  1.2007年被评为动物医学院优秀教师。  2. 2007年5月研究项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基因工程抗原的研究与应用”被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成果登记号:9412007Y07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人排名第二位。  联系方式:  邮箱:Zhangshuxia316@163.com  电话:029-87091106
  • 郑月茂
  • 姓名: 郑月茂  性别: 男  学科专业: 临床兽医系  联系信箱: zhengyuemao@163.com  出生日期: 1972.03  籍贯: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教授级别: 七级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 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及转基因克隆  郑月茂,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1992年6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临床兽医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晋升为研究实习员,2000年12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5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0年9月至1995年6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学习兽医本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职攻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在职攻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7年4月26日至2008年4月26日,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分子生物医学系进修。  代表性论著: 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A类期刊论文20余篇  科研项目: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5项。  荣誉及奖项: 分别荣获1998--1999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论文奖,2000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论文单项奖和2008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  社会兼职: 畜牧兽医学会解剖学分会和中国兽医学会会员,《畜牧兽医学报》审稿专家。  联系方式: 029-87080082(办),13891838312(手机)
  • 蒋有绪
  • 蒋有绪,男,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科学咨询委员,长白山开放试验站和植物数量生态学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林业科学》副主编,《林业科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自然资源科学》以及国际《病虫害管理和野生动物杂志》等刊物编委,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SCOPE中国委员会委员。  蒋院士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地理学、森林群落学、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研究。1985年以来兼任国际林联亚高山生态组副主席、主席长达8年之久。他深刻地分析了我国亚高山针叶林与寒温带针叶林在发生上的历史联系和相对独立性,提出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的发生在生态学上受外区成分水平幅凑、垂直分异和区域内部差异的生态隔离三过程所影响的学术假说。在加深认识亚高山森林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川西高山森林经营应以水源涵养作为主要方向,其成果成为我国建设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工程项目的理论依据。八十年代,他牵头建立了江西大岗山杉木、毛竹林生态定位站,促进了林业系统其它生态定位站的建设和发展。  蒋院士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中国山地森林”研究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中国森林发展及其环境效益预测”1989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1990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91年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我国用材林基地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东北天然林区立体林业经营研究”1997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1999年获国家环境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专著近100篇,译著5本。
  • 陈存根
  • 陈存根,男,1952年6月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生态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委员,中国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林业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林业科学》编委,《西北植物学报》常务编委。  1987年7月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从事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指导中外研究生。  主持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一典型林场为依据的中国秦岭山地天然及人工林生态系统丰产栽培集约经营技术的研究”、“卫星照片判读专家系统在森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秦巴山地油松飞播林集约经营技术的研究”、“陕西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机理的定位研究”;  陕西省科委“毛白杨遗传育种和扦插繁殖的研究”;  陕西省农办“国外先进营林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杨凌基金“无机保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  砂地柏在西北干旱沙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中的综合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2006,主持。  共发表论文30篇,在国内外出版专著3部,其中《中国山地针叶林立地学、植被学、森林培育学分析和阿尔卑斯山森林培育方法在中国山地森林中的应用》由奥地利科协出版社出版后,德国《森林保护》和瑞士《林业期刊》分别用德文和法文作了评介,给予了很高评价。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Heinrich WALTER在再版其经典著作《地球生态学》时,曾以6个页码的篇幅引用陈存根教授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的“秦岭太白红杉林群落学特征、类型划分和生产力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教学评价为动力,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和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活力”获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8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优秀局管干部。  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30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5 部。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  目前承担国家项目1项.  近三年(2002-2004年)拥有科研经费共 。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中国山地针叶林植被学、立地学和森林培育学分析,奥地利科协出版社,1987年,1  中国针叶林,奥地利豪茨豪森出版社1999年,1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1999年1  思考与探索?陕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篇,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1  开拓与创新?陕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篇,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1
  • 赵 忠
  • 赵忠,(1958年7月6日--),男,汉族,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级教授,森林培育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元月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专业;1985年9月--1988年12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留校在西北林学院工作。1991年7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10月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4月-1996年12月任西北林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97年元月-1998年4月任西北林学院科研处处长,1998年5月-1999年10月任西北林学院教务处处长。1999年11月-2002年10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2002年11月-2008年4月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  教学方面:  主要承担本科生“森林培育学”,课程、苗圃设计实习、造林规划设计实习。  承担硕士研究生“森林立地学”、“森林培育学专题”和博士研究生“高级森林培育学专题”等课程。博士研究生导师。  指导12名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  教学成果奖  1、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2  2、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3  科研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近5年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共30余篇;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12项(见附表),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项;近5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共3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出版著作:  1、Untersuchungen ueber Zusammenhaenge zwischen chemischen Eigenschaften von Waldboeden und Buchenmykorrhizen im Wienerwald,VWGOE, Wien ,1989,独著  2、西北苗木繁育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主编  3、西北经济林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副主编  4、现代育苗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主编  科研成果奖:  1、农村能源调查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在陕西省所取得的成果,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  2、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地位指数表及二元材积表的编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  3、毛白杨菌根生态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4、淳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5、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 鲁周民
  • 鲁周民,男,1966年10月出生,研究员, 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学士。现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点和食品科学学科点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农业工程学会、林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经济林果品(红枣、板栗、柿子、枇杷)的保鲜贮藏和加工利用研究与技术推广。1989年至1995年筹建陕西省林科所食品厂并负责产品研发与生产,1999年获振华科技服务奖,2006年受聘为延川县红枣产业发展顾问,2007年负责指导陕西新恒安集团清涧县枣生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产7000吨红枣饮料生产线,2008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个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年度先进个人。  科研方面:  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推广项目1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8项,其中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陕西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1项;主编或参编著作6部,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其中被EI收录5篇,ISTP收录1篇。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第1名)完成的“板栗保鲜贮藏技术研究”于2003年11月获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3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参加(第3名)完成的“陕北杏基地建设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于2005年6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参加(第4名)完成的“魔芋北移引种产业化技术及魔芋精粉标准研究” 于2006年6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持(第2名)完成的“陕北黄土丘陵区仁用杏良种选择与栽培技术” 于2009年元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持(第1名)完成的“板栗保鲜贮藏技术推广”于2009年5月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成果推广奖特等奖。2010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主编出版著作:  《红枣优质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问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板栗新品种及贮藏加工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板栗保鲜贮藏与加工》,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  2006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论文:  1、鲁周民,闫忠心,刘坤,等. 不同温度对干制红枣香气成分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 27(4): 490-496. (EI收录)  2、鲁周民,刘坤,闫忠心,等. 枣果实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0,37(12): 2017-2024.  3、鲁周民,池明,张忠良.水杨酸处理对板栗冷藏后货架期生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4): 276-279.  4、闫忠心,鲁周民,刘坤,等.我国红枣资源加工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6):102-108. (通讯作者)  5、池明,鲁周民,刘驰旻,等. 水杨酸处理对板栗冷藏品质及呼吸强度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347-349,353. (通讯作者)  6、鲁周民,郑皓,赵文红,等.发酵方法对柿果醋中香气成分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9): 148-154. (EI收录)  7、鲁周民,刘月梅,赵文红,等.工艺条件对柿果醋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 (Supp.1):213-216.  8、鲁周民,张丽,尹蓉,等.酶解条件对红枣汁主要成分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300-302.(EI收录)  9、鲁周民,郑皓,刘月梅,等.陈化温度对柿果醋香气成分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Supp.1): 208-212.(EI收录)  10、刘月梅,白卫东,鲁周民,等.柿果醋醋酸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4): 257-260.(EI收录)(通讯作者)  11、Lu ZM. Zhang Z L, Wu WX, et al.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s on Postharvest Loquat Fruit[J]. Acta Horticulturae, 2007.08,No.750: 483-486.(ISTP收录)  12、鲁周民,刘月梅,郑皓,等.一步发酵法加工柿果醋工艺参数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 2009, 9(2): 104-109.  13、鲁周民,郑皓,刘月梅,等.自然发酵条件下柿子原浆果醋中优势醋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2008,8(6):39-42.  14、鲁周民,郑皓,刘月梅,等.自然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 34(8):150-153.  15、丛永亮,鲁周民, 段振军,等.焦亚硫酸钠水浴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8, 29(5):449-452.(通讯作者)  16、段振军,鲁周民,丛永亮,等.失水程度对板栗贮藏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制冷学报, 2008. 29(3): 58-61.(通讯作者)  17、陈瑛,鲁周民,李志西.火棘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HACCP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科学, 2007, 28(8)598-601.(通讯作者)  18、鲁周民,袁坤,张忠良,等.板栗芙蓉酥糕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6):157-159.  19、鲁周民,桑大席,冯剑南.原色栗脯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4):278-280.
  • 唐德瑞
  • [基本信息]  唐德瑞,男,1961年10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林学院,198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Stephen F. Austin 州立大学;1999年10月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任陕西省社会战略发展研究会、林学会、减灾协会、生态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理事等;林业部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森林生态,防护林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  [开设课程]  长期致力于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森林培育技术及应用》,《森林培育研究方法》,《种子生理及植物繁育学》,《森林培育学》,《专业外语》等课程。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2名。  [学术成果]  在科研工作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1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三项。其中:①黄土高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项目于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②陕西黄土高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项目于198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③黄土高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项目于1986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④黄土高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项目于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⑤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示范林研究项目于1993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⑥陕西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项目于199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⑦汉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及效益研究项目于1997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⑧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研究项目于199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⑨杜仲丰产专用肥加工及应用技术开发项目于2004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出版专著和专辑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创造性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工作实绩和有关事迹先后被《中国林业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次报道,并被载入《跨世纪礼赞》,《国土华章》等书刊中。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林业部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国家科委百名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编:712100  Email: tangderui@sina.com;tangderui@yahoo.com.cn
  • 苏印泉
  • 基本信息]  苏印泉,男,1954年1月出生,陕西白水县人,中共党员。森林培育及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教授,硕士导师。  1977年1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  1982.12-1984.12在日本岩手大学大学院学习,获研究生毕业证书;  1997年被日本大学聘为 “客座教授”;  1993年获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证书;  1997年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8年被林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兼任原西北林学院外事办主任、林学系主任、资源学院院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院长;同时还兼任过林业部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杨凌区第五、六届人大代表。  现兼任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日杜仲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学会理事;日本杜仲研究会理事。  [科研方向]  研究工作涉及林木抗旱生理机制、植物生理解剖、资源植物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混农林业及社会林业;目前从事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主要围绕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与日本NEDO机构、环境省(CDM项目)及日本杜仲研究会进行有关低碳环境及资源植物综合利用等合作研究项目。  [开设课程]  承担课程:先后承担《种苗学》、《造林学》、《林学概论》等3门本科生教学课程;《高级森林培育学》、《混农林业》、《森林培育学研究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项目管理》等5门研究生的课程讲授;参编教材5部。  指导学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46人,其中已毕业35人,在读生11人;协作指导博士生4人,毕业1人,在读3人;另外指导毕业的农业推广硕士17人,在读1人,  [学术成果]  先后撰写论文63篇(其中被CSI收录9篇,EI收录2篇);在国外杂志上联合发表论文8篇;合著和译著教材及著作等11部,其中一部与国外专家合著。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省科技扶贫推广项目1项、林业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目前主持在研项目4项。申报国家专利6项(第一位),已授权1项;取得省部级一至三等以上(有证书)科研成果奖8项。  1989-1996年在国家级贫困县兼职从事科技扶贫工作,《安康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林业报》及《人民日报》先后做了报道。  1997年和2005年策划主办了第一、二届《国际杜仲学术研讨会》,为我国杜仲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先后18次出访日本、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  1998年为CCTV-7《农村新天地》栏目特邀制作了杜仲专集节目。  2000年被中央电视台聘为《陕西商洛科技大集》林业顾问。  2010年6月《中国央视网 科技中国栏目》,制作了《苏印泉教授与杜仲叶林模式》的专题报道。  [联系方式]  单 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地 址:中国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  邮 编:712100  电 话:+86-29-87082009  手 机:+86-13759979990  E-mail:syq@nwsuaf.edu.cn / syq009@126.com
  • 张文辉
  • 张文辉,男,1955年12 月生,教授,博士学位,森林培育学、植物学学位点导师,森林植物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82-1985: 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森林植物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85.6-1987.6:助教,西北林学院, 森林资源保护系, 森林植物学教研室1987.6-1994.11:讲师, 西北林学院, 森林资源保护系, 森林植物学教研室  1994.11-1998.12:副教授,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森林植物学教研室  1998.12-现在: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001.3-现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3-1995年: 东北林业大学学习, 植物专业博士  1995-1997年: 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植物系植物专业,博士后(巴西)  2001.3-现在: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3.9-2004.3 瑞典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规划系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1)承担教授的课程: 树木学,园林植物学,植物种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保护生物学等。  2)培养研究生:在读植物学、森林培育硕士生21人(2008年);在读植物学、森林培育学博士生6人(2008)。  3)主编出版教材:  谢国文,亨颜梅,张文辉主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8  李景侠,康永祥,张文辉等,观赏植物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  张恒庆,张文辉,保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5.8  4)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2000年:林业院校基础生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  科研工作:  主持课题23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44篇(截至2008)  1)主编出版著作  (1)张文辉著, 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研究,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8  (2)祖元刚,张文辉等著,濒危植物裂叶沙参保护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和科技奖项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4项,其中陕西省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优秀论文奖国家级奖1次,省部级2次。主要成果如下:  1989年:陕西南部栎林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预测,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  1990年:陕西南部栎林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预测,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  1999年:裂叶沙参与泡沙参种群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比较研究,黑龙江省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1999 年:论西北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研究思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等,中国99`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0年:林业院校基础生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  2003年:濒危植物种群生态学特征,陕西省科科协、人事厅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06年:栓皮栎优良遗传资源选择与天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证明,9612006Y0063,  2006年:栓皮栎优良遗传资源选择与天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第一完成人。  2008年 瑞典速生能源植物柳树新品种及旱地栽培、多功能 技术引进,陕西省科技成果证:9612008Y0099。第一完成人。  2008年 名贵花卉苗木引种及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天津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008042) 项目第二完成人
  • 李孟楼
  • 李孟楼,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工作简历:  1974年至1977年在陕西省富平任小学、初中教师、事务长。  1977年至1981年元月在原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求学,并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1(1999年在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系、林学系任教。  1999年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任教至今。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昆虫学会理事。  教学工作业绩:  在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执教后讲授了昆虫通论、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检疫学、资源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森林害虫治理工程学、花卉昆虫学等多门课程。  取得了 “社会发展之需乃专业课治学之准则”、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整体推进普通昆虫学课程体系的建没”两项教学成果。  现指导的在校研究生5名,毕业的2名,其中宗娜已考取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王代娣工作于西南交通大学娥眉分校。  2002年编著出版了《森林昆虫学通论》。  主要的科学成就:  先后主持承担完成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攻关、省部级等森林害虫治理及相关机理研究任务。  1.马桑毒素研究Coriaria toxin study  1997(现在: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现了新的植物性杀虫毒素马桑毒Coriaria lactone,并在该毒素杀虫机理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2.花椒研究Prickly ash study1992年开始主持进行了花椒害虫防治及加工利用研究课题。  ① 确定了危害我国花椒的害虫达140多种,其中分布全国各地的重要种有近30 种。将我国花椒栽培区与病虫害发生特征相结合,完成了椒林害虫的地理区划;较早的整理出了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② 清除了花椒及椒籽油加工利用中的技术障碍,创制了两段法生产花椒籽油的新工艺、及配套的一次性稀溶液碱炼光化脱色、除杂的精炼新工艺,研发了花椒精油的循环蒸气提取工艺和装置、及立式刮栅型花椒籽脱皮机(ZL99234551.0);为开发利用我国长期废弃的100多万吨花椒籽,和开发利用花椒精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落叶松害虫防治研究Study of pests in larch  1991年承担落叶松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① 确定了非种原地落叶松害虫125种,使我国落叶松害虫的种类记载数从94种增加到了203种。 Pyracantha fortuncana  ② 以落叶松林的昆虫区系、群落特性研究为基础,确立了落叶松叶蜂等重要害虫在落叶松林害虫群落中的地位,垂直分布和生态型、空间格局和序贯抽样调查技术,落叶松叶蜂爆发期落叶松林针叶蓄积量和材积生长量的损失强度,落叶松叶蜂实验种群生命表、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确定了该叶蜂的生态对策、防治策略、防治阈值、预测预报模型、抗虫树种、有效天敌及各杀虫剂的毒力,建立了对落叶松叶蜂等食叶害虫有效控制的系统治理体系。
  • 张硕新
  • [基本信息]  张硕新,男,生于一九五九年四月,博士,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曾留学奥地利和美国,精通英、德两门外语。1982年在西北林学院获学士学位(林学);1985年在西北林学院获硕士学位(森林生态学);1993年在维也纳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植物生理生态学)。1998年在佛蒙特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外事处处长(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西北林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外事办公室主任。先后访问过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Climate Research杂志、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林业科学、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十几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生态和景观生态。  [开设课程]  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森林经营学、城市植物生态学、环境保护概论、生态学进展、高级森林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科学研究方法。  [学术成果]  到目前为止主持过十三个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研究成果解决了一项世界林学难题,纠正、完善了教科书中的两个理论。主要贡献有:  1.找到了栎类林分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树干和树皮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树体中所占比例过大所致,从而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国内外林学界的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对森林的营造和次生林的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林业报》、《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等多家报纸作了全面报道,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致函祝贺;  2.发现引起欧洲森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林木枝条木质部导管栓塞所致,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指明了方向;  3.发现已栓塞化的植物木质部导管可在水势为-16.2巴的条件下2小时即可恢复导水能力—低水势栓塞恢复!从而纠正了教科书中的相关理论,此前认为只有在水势为零巴或稍微负的条件下才能恢复。而旱区许多植物的生长现状说明低水势栓塞恢复是事实,因为,如果按教科书中的理论推断,植物在干旱地区就不能长期存活;  4.从哲学、林分特点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近自然林”的内涵及定义,提出“近自然林”可称为“人工天然林”的观点,认为“近自然林”是中国森林经营的发展方向;  5.制成了用于不发达地区测定植物水势的装置--石蜡油压力室,选出了测定植物导水率的最好溶液--抗坏血酸(14.2 mmol);  6.在缺少经费、人力不够、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建成了森林生态和植物生理生态两个实验室,自制了许多仪器设备;  7.发现植物木质部限流耐旱现象!并首先提出限流耐旱是植物适应干旱的策略之一,从而完善了教科书中的有关理论;  8.1995年在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数字化定位站”的设想。  迄今为止,以汉、英、德三种文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了《林业推广学》和《生态管理学》,合编了《城市植物生态学》和英文专著 Flora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entral China。指导了60多名研究生。
  • 樊金栓
  • []  樊金栓,男,1958年12月生,陕西省合阳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林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0年7月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经济林专业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专业农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学科经济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林科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游憩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全国矿区复垦与生态环境治理专家组成员,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经济林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和《陕西林业科技》编委,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森林资源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学习经历]  2003年9月-2006年6月 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1987年9月-1990年7月 硕士,西北林学院、中南林学院。  1978年9月-1982年6月 本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林学系。  [工作经历]  2007年5月-今 博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999年12月-今 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999年12月-2004年6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  1994年12月-1999年11月 副教授,副主任/副院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系/林产工程学院/林学院。  1988年12月-1994年11月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园林系。  1982年7月-1988年11月 助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林学系。  [研究领域和方向]  长期从事经济林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着重于经济林资源培育及产品的贮藏与加工、生态环境林业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黄土高原高效优质经济林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技术。⑵特色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技术。⑶重要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利用技术。⑷环境污染的工矿废弃地与新兴能源化工基地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等。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冷杉精油组分、品质、含量与生态因素和栽培技术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土高原集流节水型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和保护区发展最佳模式研究(中美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巴山冷杉精油开发利用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高效优质经济林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研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煤矸石废弃地人工植被建设技术研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巴山冷杉精油系列产品开发(陕西省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陕南经济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  教学方面先后承担林学专业本科生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和经济林产品加工工艺学,林化专业本科生天然树脂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主持2009年批准立项的陕西省教改项目“适应现代人才需求的森林资源利用类课程体系研究”。主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风景园林与观赏园艺、林产化工专业硕、博研究生课程野生动植物资源学、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野生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野生植物加工利用专题、林产化工新进展等。  [主要学术成果]  1.黄土高原集流节水型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认定为重大科研成果,2000(第1名)  2.巴山冷杉精油开发利用研究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第1名)  3.巴山冷杉精油系列产品开发 陕西省第四届轻工科技成果优秀作品三等奖,1999(第1名)  4.核桃优质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第1名)  5.核桃良种快速繁殖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2007(第1名);  6.元宝枫开发利用研究 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第8名)  7.干旱地区元宝枫丰产栽培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认定为重大科研成果,2000(第4名)  8.腐殖酸多元复合肥及高活性抗旱营养素开发 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第2名)  9.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第2名)。  [论著]  近年来,主编(参编)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97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86篇。SCI收录1篇。  1.樊金拴.中国冷杉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樊金拴.甜樱桃高效栽培与贮藏加工.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樊金拴,卢俊康.苹果速生丰产新技术.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  4.樊金拴,陈原国.渭北黄土高原核桃林地土壤水分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2):76-80  5.樊金拴,陈原国,马创奇.土壤含水量对核桃树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林业科学,2006,42(12):39-46  5.樊金拴,陈原国,赵鹏祥.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核桃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2):171-176  6.樊金拴,周心澄,王华.利用绿化技术对煤矸石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的尝试——以山东兖矿集团煤矸石山绿化为例.中国园林,2006,22(123):57-63  7.Wang Xingyan, Fan JinShuan, WangShuqing, Sun Runcang. A new resource of nervonic acid-purpleblow maple oil. 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6,56(11/12):147-150(SCI收录)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陕西 杨凌 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政编码: 712100  联系电话: 029-87082071  E-mail: fanjs@nwsuaf.edu.cn;fanjinshuan@163.com
  • 魏安智
  • [基本信息]  魏安智,男,1961年8月生,汉族,陕西扶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原西北林学院,2006年12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现任林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  林木遗传育种、植物资源利用。  [开设课程]  植物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2名。  [学术成果]  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林木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参加培育的“泡桐良种桐杂一号、桐选一号”1986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泡桐良种“桐选2号” 1994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泡桐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研究”于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陕北杏基地建设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于200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的“陕北地区仁用杏抗旱防寒栽培技术推广”项目2009年获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  主持完成了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黄土高原造林关键技术示范”;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仁用杏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参与研发的“一种仁用杏树花果防冻剂”于2009年获得国家专利(申请号:200710019196.9)。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仁用杏防冻剂研制及抗冻品种选育”;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超富集镉转基因杨对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引进”;陕西省攻关项目“花椒防霜冻技术研究及抗寒品种选育”; 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红枣集雨微灌与仁用杏抗霜冻技术示范”等  近年来,先后在《分析化学》、《西北植物学报》、 《林业科学》、《分析植物育种》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3部,副主编3部。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 编:712100  电  话:029-87082211(办)  E-mail: weianzhi@126.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9-%u0038%u0037%u0030%u0039%u0031%u0034%u0030%u0036
相关推荐
云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桂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桂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